本帖最后由 生活365 于 2024-4-9 22:07 编辑
题记:适逢天长即将召开《天长明清科举与崇氏文化研讨会》,本人受会务组的邀请参会,并嘱余篆刻“蓉冈堂”印一枚,让我想起了天长的篆刻名家崇氏先贤崇晓枫先生。
崇晓枫先生解放后客居扬州,当时已是天长,扬州的知名篆刻名家,七,八十年代经常从扬州到天长探亲,当时笔者在政协书画社工作,一直参与接待和交流,有幸经常聆听先生的教诲,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和谢德寿先生对篆刻文字的解读探讨:从训古学的角度就通假字,甲骨文,钟鼎文,简牍,碑刻,《说文解字》,《康熙字典》等篆字的运用和搭配等等。他探亲余暇,都会和天长的夏锡生、陈再霖、谢德寿、陈胜昌、毕嘉峰,舒适、陈者法、施化飞、张石愚,魏廷志、舒模、崇少敏、胡洁、陆长连、刘春林等领导和好友在一起交流切磋技艺。往日交往和教导历历在目,于是提笔梳理一下天长篆刻发展、传承的脉络,以便将这段鲜为人知的记忆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,留给后人作为撰写《天长篆刻史》的参考。 崇晓枫先生是天长老南门人,给我第一印象就是干净利落,穿着整齐大方,目光炯炯有神,言谈举止和蔼可亲,当年是一位闻名天长、扬州的文艺圈的人才,他特别擅长京剧和篆刻。1917年,他出生在一个家庭非常富裕的书香家庭,家里在天长经营者一家颇具规模的“崇五福”大药房。他却自幼爱好文艺,无心经商入仕,一生献给他所钟爱的戏曲业和篆刻业。对推动天长、扬州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。崇先生在戏曲和篆刻方面均有成就,尤以其篆刻功底深厚见长,响誉苏皖两地,他的篆刻既有秦汉的渊源,又有工整细致的一面,有圆浑丰满充实的特点,也融合吴派徽派的特长,多样变化统一。点、线、面、形、朱、白,疏密中有着对称,对比中有着均衡,整齐中的挪移,屈伸中的对立和统一,已经达到了密不容针,疏能走马的最高境界。 汉唐以来,扬州、天长受益大运河和禹王河连通的江、河、海水运交通枢纽地位,于是经济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,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漕运发展,为徽商,盐商,漕运带来的兴盛。与此同时,文人把篆刻印章从书画中分离出来,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特的篆刻艺术,扬州的画家们也纷纷效仿跟进,扬州的篆刻艺术也开始繁荣起。所以说,扬州篆刻快速发展,首先归功于扬州的经济繁荣,其次是乾隆皇帝下扬州带来的文风趣事,再次是扬州乾嘉学派的兴起。值得一提的是,徽州盐商来到扬州经商的同时,也把皖南的文房四宝,徽派篆刻,茶叶等带到扬州,把扬州的文化事业的繁荣推向新的高潮,清朝中晚期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一批诗书画印大家,各领风骚,红极一时。并一直延续至今。 民国后期一直到解放后,扬州篆刻界最为著名代表性人物为蔡易庵。蔡易庵,名巨川,号钟济,出生北京,后随父定居扬州,曾为原扬州市政协委员和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。他治印技艺精湛,出入秦汉、潜研汉魏六朝。亦长于论印、精研文字、书法、绘画、诗词,主要着有《易庵印稿》、《珊瑚网》、《易庵诗》等。蔡易庵的高徒主要有崇晓枫,谢德寿,孙龙父,祝竹(还健在)等人,解放后,蔡易庵和他的这些高徒长期活跃在江苏乃至全国的篆刻界,产生较为深远影响。后由于交通人流交往的频繁,徽派篆刻又与江浙吴派篆刻兼容并蓄,并形成了扬州自己的风格。崇晓枫解放后,从天长迁居于扬州后,恰逢这个历史的发展阶段,他以戏剧票友,篆刻等特长爱好融入了扬州文化圈,并拜当时的篆刻大家蔡易庵为师,期间,由于崇晓枫经常乘坐扬州-天长客运班车,因缘际会的结识时任天长汽车站会计、后任市政协副主席的谢德寿先生,他们之间年龄相当,志趣相投,由于有着对篆刻文化的共同爱好,所以经常在一起交流,切磋技艺,双方的篆刻技巧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,同时也推动了天长与扬州文化艺术圈的交流。谢德寿先生是徽派篆刻传人,歙县人,今天闻名全国的谢裕大茶叶就是他的家族产业,五十年代从“徽杭运输公司”分配到天长汽车站工作。谢德寿先生从五,六十年代开始至九十年代去逝,引领着天长篆刻界发展,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还培养了天长汽车站职工祝林和陈晓旺等。当时陈晓旺每晚挑灯自学篆刻,被原交通局局长老西门邻居杨福兴看在眼里,并热心的推荐给谢先生拜师学习。这两位高徒的篆刻作品,成功入选1986年安徽省第一届书画篆刻展,相关事迹并载入1992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《天长县志》。谢德寿先生徒弟还有天长董九河、董文军、陈晓刚、戴月华、李强、夏锡涛,徐俊等,滁州的戴武、范振海等,来安的尹永林等,他们现在都很有成就,活跃在全国的文艺界。八十年代天长还有两位在浙江杭州服兵役的军人陈晓刚,陈钧发,期间通过西泠印社军民共建,学习篆刻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准。在崇和谢两位先生的影响下,时至今日,天长及周边县市已经形成了一个徽派篆刻特色的篆刻艺术团队。近年来,徐俊先生专心和勤奋,持之以恒创作了许多篆刻佳品,产生了很大的影响,并带出了一批爱好篆刻的学生,赓续了天长篆刻艺术优秀传统文化。《千秋篆刻技艺》于2024年成功申请了天长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 天长篆刻还有两位引领者,一为清代晚期的宣鼎。宣鼎(1832年-1880年),字子九,又字素梅,号瘦梅,又号邋遢书生、金石书画丐,安徽天长人,是我国晚清著名的小说家,戏剧家、诗人、画家,亦对书法、篆刻、词曲、赋等能精通,史书称“工诗文书画”。他是清代一位不可多得的多才多艺的文学艺术家和天才。40岁时,开始创作《夜雨秋灯录》。在戏曲创作上也有很高成就,代表作有《返魂香传奇》等。二是,当代的葛许光先生。葛许光,天长老南门人,是天长抗日根据地葛家巷葛氏家族的后人。1915年出生,早年加入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青年救国会,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,抗战期间成为抗日志士,曾于1937年12月20日与天长、仪征、六合的爱国青年组建“苏皖边区抗日义勇军”,后任天长县抗日民主政府宣教科科长、天高县塔山区区长。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南县副县长、天长县、仪扬县、来安县县长。解放后,1950年任滁县政委,1953年任安徽省总工会秘书长,1963年任安徽省政协常务秘书长,1980年任安徽省文物局副局长。1984年离休。1987年被推选为安徽徽派金石研究会会长。天长博物馆落成时,到场庆贺,并捐献自己百余枚篆刻印章,留为天长博物馆收藏。著有《 百寿图考印谱 》( 1991年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 ) ,其篆刻作品继承传统,又别具一格,在省内外也颇具影响。
欣逢盛世,愿我市的篆刻艺术,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学习传承,篆刻爱好者认真学习研讨,注重交流借鉴,达到更高境界。 ——2024年甲辰初春陈小旺 当年扬州,天长篆刻界的精英师徒合影,前排左一为崇晓枫,后排左一为谢德寿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