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天后宫轶事/陈汉洲
天长的老西门,历史悠久,闻名遐迩。至今仍然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貌。说是西门大街,其实还不如叫巷子,因为街宽只有丈余,长也不过两箭之地。就在街的东头有一座寺庙,名叫“天后宫"。是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刹,门槛旁还有一对石鼓。
一九六零年,是我们这一代人童年时期难以忘怀的,最苦涩,最恢暗的阶段。那一年的春天,我在老家时因吃野菜、草根、树皮充饥,而导之严重的营养不良,处于淹淹一息。后来母亲送我到在县城酒厂工作的父亲处。当时的县酒厂就在西门大街(现印刷厂内)。吃了几天饱饭后,我元气大振,又成为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,开始到处玩耍。有一天来北门碰见家乡的郑爷爷,他当时在县委招待所做厨师。他将我带到食堂,只見厨房内热气腾腾,原来是在蒸馒头。开饭时他将我带到灶台后面的旮旯处用红草挡住,并叮嘱我不要吱声。开完饭后,郑爷爷又往我的衣服口袋内装了几个馒头。
我告别了郑爷爷后按照原路返回,当走到天后宫门前时就往门槛旁的石鼓上坐下来休息,而两只小手还在紧紧的捂着装有馒头的衣袋口。当抬手見到馒头时那心里甭提多么高兴了。倾刻间,突然有两只手伸过来要抢我的馒头。原来是一位十几岁的大男孩早就窥视着我,当見到馒头时两眼放光,馋涎欲滴,如此美食,岂能放。我拼命的与他争夺,大声的哭喊着。此刻,惊动了在街上闲逛,脸色腊黄,骨瘦如材的几个人。只見他们一拥而上,一起用力将那个男孩子捺倒在地上,每个人都抢丁点馒头,直往嘴里噻。上演了一场“螳螂捕蝉,黄鹊在后"的现代板的经典故事。
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,当时我在秦仁区委工作。有一天来县里参加一个会议,其间,抽空特地来到儿时给我留下挥之不去阴影的天后宫的门前。只見:街还是那条街;寺庙还是那座寺庙;门槛旁的石鼓仍然屹立在那里……二十多年了,心里的那块疙瘩一直堵着,难以释怀。前几天我邂逅这里还特别多看了几眼,一切依旧。六十多年过去了,当年所发生的事依然历历在目。经过了一个甲子年的风霜岁月的沉淀,如今已经设有了怨恨。想来,真的不能怪谁,只是那个特殊时代,持殊时期的不幸罢了。
如今的老西门大街上车人川流不息,街道两边商铺林立,一片繁荣景象。街西尽头的"崇本门”游人如织,昔日的天后宫也换然一新,门匾上的“天后宫”几个溜金大字在夕阳的照耀下,熠熠生辉,她护佑着老街永远平安昌盛。
2021年3月14日于天长市天森国际 |
|